私家散文網:經典原創精美文章集合
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文章 > 正文

仰望秦嶺(7)

時間:07-19 13:15 閱讀:


秦地之民如同秦地之秦嶺般的性格:傲岸挺拔、大智大勇、堅定無畏,華夏人文始祖伏羲創劃八卦,西周王制的創建者姬昌囚禁推演易理,讓秦地一舉躍居而成華夏文明的發祥地。讓後世推崇為聖人的孔丘,對秦地文明頂禮膜拜,畢恭畢敬,言必語:周禮。讀《周易》達韋編三絕、三月不知肉味的癡迷狀態。仲尼對秦地先賢充滿敬畏,故而才有函谷關怯步之千古遺憾。使其與秦地擦肩而過,失之交臂。

秦地誕生過統一天下的秦王嬴政,開創華夏封建郡縣制之先河,讓華夏書同文、車同軌、酒同香……自此,讓華夏歸於一統,歸結為一句話:他是華夏文明的偉大建設者;秦地還誕生過讓華夷歸於一統,被譽為“聖人可汗”的雄主楊廣,創建三省六部制的政治體制,立科舉制之先河,開鑿大運河,建立陪都制……他一舉躍居華夏文明的又一位偉大的建設者。然而,不幸的是:秦始皇與隋煬帝均稱為歷朝歷代孔儒門徒口誅筆伐,發洩私憤的對象。

始皇帝坑殺了460名儒生,便被口誅筆伐、無休無止長達兩千之久,而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滿清女真貴族——華夏文明的破壞者,用“文字獄”羅織罪名,對廣大知識分子肆意屠殺長達120年以上,那些孔儒門徒卻一個屁都不敢坦然的放一個。還要把一個血淋淋的恐怖時代推崇為“康乾盛世”。

隋文帝楊堅與漢高祖劉季同,都是對儒生極為輕視的君主。然,以司馬光為首的後世孔門儒生們,鑒於抹黑楊廣的政治需要,便公然肆意串改歷史,把楊廣作出的政績,硬生生的劃歸在文楊堅帝身上。

由此可見,用孔儒學說毒害的知識分子群體,實際是一群沒有是非觀念,缺乏是非判斷能力的腐朽廢庸之徒。因而,讓我對孔丘以及儒學滋養的知識分子群體產生出一種強烈的厭惡感。



中國人一直自譽自己擁有五千年文明,是個古老的禮儀之邦。可在羅馬的元老院,那些學識淵博的聖哲賢達眼裡:東方民族被想像成一個不可理喻的可怕的怪物,馬克﹒波羅歷險萬難踏上中國的土地時,卻沒有看到怪物,而是一群與自己一樣的人群。他們一樣具有人性、語言、宗教和風俗。

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分佈著這樣或者那樣的部落和群體,每個民族都知道在自己的周圍存在著不同的族群,長期處於相對隔絕的生存狀態,形成了各自的語言、風俗和信仰。由於地域和文化的差異,困擾著不同族群之間的溝通和交往。甚至,造成長久痛苦無法消除的誤解。

近代歐洲人的對外擴張,使他們有機會發現不同的種群和民族的存在。瞭解到人類的多樣性,從而在歐洲的英國、法國、奧地利,在美國等許多國家,關於研究人類種群的理論紛紛出現,並吸引了眾多學者來關注這類問題,就誕生出一門新的基礎學科:人類學。該學科又派生出眾多支系,比如:文化人類學。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