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散文網:經典原創精美文章集合
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文章 > 正文

仰望秦嶺(2)

時間:07-19 13:15 閱讀:


叫“吳振鋒”的那廝,竟然能把隸書、草書、大篆把玩到常人無法企及的高度,我剩下的只有“羨慕嫉妒恨”了。這是個什麼人?需要弄清楚?能玩大篆者,需要極深厚的古文字功夫,起碼能解讀出一些簡單的甲骨文、鐘鼎文,那是要耗費幾十年深厚的漢字修養做基礎鋪墊的。這可不是那個阿貓阿狗都可隨意去碰的。

我曾研究漢字與認知思維問題,請教過畢生搞漢字研究的一代宗師袁曉媛先生。用理科生特有的理性思維和感知的結果,固執地認為漢字是世界上最科學的語言,漢字決不能拉丁化。沒想到老太太竟然會給我這無名小輩郵寄來一本創刊號《漢字文化》,原來她早在數年前就科學的論證過此話題《論漢字的科學性》。

有人也許會有疑問,你怎麼竟敢去懷疑漢字?

我只好遺憾的告訴你,不是我懷疑漢字的科學性。而是從“五四新文化運動”起,一直延時至今,中國的知識文化界,曾刮起過一股奇怪的妖風——“漢字落後論”。認為:中國在工業革命開始,落後於西方社會的根源是源於落後的漢字,提出漢字要走拼音化的道路。

你要否定人家的歪理邪說,就得拿出論證充分的根據來。

“漢字落後論”曾在中國大陸流行數十年,當漢字快速輸入電腦成功之後,連英國學者也驚呼:“漢語將成為聲控計算機的第一語言,也可能成為未來世界的第一語言。”人們開始重新認識古老的漢字,認為:漢字在二十一世紀,將會成為發揮自己獨特威力的語言。也是整個人類世界對漢語的重新認識。

漢字的發展,從公元一世紀至八世紀,各種典籍收集的漢字在逐漸增多,東漢時期的《說文解字》,收字約9353字;魏晉時期的《字林》,收集約12824字;宋代的《集韻》,收字約53525字;清代的《康熙字典》,收字約47043字。但一般的通用漢字卻只有幾千字。1981年,政府公佈了國家標準GB2312——80《信息交換用漢字編碼字集》(基本集)——計算機漢字處理的一項重要標準,《基本集》收字6763個,其中一級字3755個,二級字3008個,這是目前現代通用漢字的數量。

實際上,日常生活中用字遠遠少於這些字數,就從一些經典的著作或生活、科技刊物統計即可說明。

為此,我曾經花費時日,邀請六、七位親朋好友,全力傾心把有些經典與日常生活、科技資料用字,統計用字如下: 《紅樓夢》作為中國的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古典小說,用字量僅為4436個,毛澤東作為一個博覽群書的大學問家、大思想家,其《毛澤東選集》的四卷本用字也僅為3136個;某生活雜誌《科學與生活》用字為2653個。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