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散文網:經典原創精美文章集合
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文章 > 正文

仰望秦嶺(3)

時間:07-19 13:15 閱讀:


說明一個普通人,只要掌握2000——3000個漢字即可。這從漢字使用的概率統計也可以說明。在《漢字文化》中有漢字使用頻率的統計,亦可申明這一點。

一個人若掌握了出現頻率較高的950個漢字,它的閱讀覆蓋面積可達到90%,掌握了3800個字,就能覆蓋99.9%,1985年北京語言學院語言教學研究所對1977年至1980年出版的全國通用的中小學語文課本中使用現代漢語書寫的文章的詞彙進行了統計,其中使用頻率最高的100個字,能覆蓋全部被統計材料用字的44.33%,1000個字能覆蓋全部被統計材料用字的78.57%。

常用漢字的出現頻率統計

根據頻率高低

編的漢字序號 10 40 160 950 2400 3800 5200

累計出現頻率 11% 25% 50% 90% 99% 99.9% 99.99%

從漢字出現頻率統計中,可看出,一個人掌握了出現頻率較高的2400個字,其閱讀的覆蓋水平可達到99%,從2400個漢字增加到3800個漢字時,多認識了1400個字,而閱讀的覆蓋率僅增加了0.9%;從2400個漢字增加到5200個漢字時,多認識了2800個漢字,但閱讀的覆蓋率僅僅增加了0.09%。

通用的出現頻率最高的漢字只有2400個左右。倘若漢字走拼音化道路,要想表達出最簡單的含義,最基本的音節亦需要2100字節左右。整理出這些數據,是二十多年前,邀請7、8個人,花費50多天的時間,統計出來的結果。在計算機(電腦)普及的今天,一切都變得很簡單,電腦沒普及之前,這些卻需要人力把它們一一統計出來。

看到吳振鋒的書法作品的那一刻,意識到在這深山群嶺之中,也竟然有人知道古老漢字所表達的厚重的文化意義。為此,我決定結識這位未曾謀面之隱藏書者。

拜訪這位隱藏於野的書家,發生在哪年哪月哪日,可惜記不清楚了。只記得是個下午,我登門去了他的府上。對我的不約而訪,沒有那種刻意的虛情假意的熱烈,卻顯得高興。把我讓進他的書房,說古論今,高談闊論,也很投機。

我對自己的學識是比較自信的,沒想到他對他的學識也很自信。

兩個頗為自負的人,開始了漫長的淡淡交往。這一發不可收拾,竟長達二十年之久。起初,引起我驚訝的是:我知道的,人家也知道。我不知道的,人家仍然知道。我說起大家袁曉媛,他就說:袁先生曾在聯合國工作服務過二十多年,是個世界級研究漢字的學問大家。我說袁先生曾為漢字奔走,有著名的《論漢字的科學性》存世。他就說袁先生提出的聞名於世的“識繁寫簡”……

唯一讓他嫉妒的是,我與袁先生有書信往來。他卻沒有,這下輪到他羨慕嫉妒恨了。只是,我不曉事的是,卻沒有把袁先生的書信當做珍貴的文物資料珍藏起來。多年之後,篆刻大家魏傑先生對此也這樣激烈的批判我。讓我才意識到珍貴資料遺失的可惜。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