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散文網:經典原創精美文章集合
當前位置:首頁 > 感悟文章 > 正文

讓讀書成為我們的鍾愛

時間:08-01 12:55 閱讀:
  “人生何為富,山水繞我廬;人生何為貴,閉門讀我書。”作為一個中國人,骨子裡的驕傲是讀書成就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就是我們古人讀書,因為對書的崇拜,甚至肆無忌憚的張揚它的功利性。讀書成就的不只是文人儒士的清高,成就的更是萬千布衣諸侯,白衣卿相自信而豁達的人生。儘管“百無一用是書生”一度成為讀書人的悲哀,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翰墨飄香,澆鑄是我們對浩繁卷帙的深情。竹帛煙銷,不改的是整個民族戀書的情節。是啊,從鳥跡繩結到鐫金鏤銅,哪一樣不是滿載著人類最美的傳說。那是從龜背獸骨上站立起來的華夏文明,那是在竹簡裡也可以泛青的一個民族的靈魂。
  我們可以對著星空喊,日月可以消隕,我們對讀書的熱愛必定永存。我們可以對時間盟誓,歲月聽憑它的流逝,我們對書的癡迷將會不老。
  我們愛書,以致愛不釋手,以致耿耿於懷,以致患得患失。
  商鞅為了統一教化,向孝公進言,成了焚書的始作俑者。明嘉靖帝庸碌無為,卻將《永樂大典》視為至寶,更是將《永樂大典》的正本去向哪裡這一迷案留給了後世愛書的人。
  只因為對於讀書的熱愛,我們備受折磨。耗盡畢生的編撰,經年累世的保存,防霉防蠹,防火防水,我們對抗著自然的災難,拚命的從戰火中逃脫,為了心中對書的篤愛,就連李清照那樣女子,縱然流離輾轉,也要攜箱提篋。書命多舛,我們的血和著淚,點點滴滴,浸透了歷史;我們的愛共恨,起起落落,衝撞著我們那顆傷痛的心。
  我們曾經多麼渴望有一種方式,可以讓我們卸卻這許多的沉重。縮微圖書曾經讓我們翹首以盼,“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式共享閱讀如今已不再是夢幻。我們本該張開雙臂擁抱網絡時代給我們帶來的讀書的便利呀,可我們卻遲疑了。是太久的等待讓我們激情不再嗎?還是近鄉情怯的情愫,讓我們畏葸不前?
  的確,當我們的孩子沉迷網絡,不能自拔時,我們痛心了。當網戀,網婚挑戰我們的倫理道德時,我們迷惘了,當艷照門關也關不上,我們連整個網絡時代都一起憤恨了。是因為網絡的發達,我們才不屑於讀書的嗎?是因為網絡的精彩,我們經受不了太多的誘惑,才忘了讀書的嗎?如果是那樣,有罪是網絡嗎?
  回顧人類的歷史,每一步的僭越都離不開書籍材料的變革。人類持有千奇百怪的書,有金製,銅製的,有帛書,有貝羅樹葉穿制,可沒有一樣能比得上紙制書給予人類的饋贈。它使知識真正從貴族手中解放出來,以最素樸的方式向平民釋放著天然的香氣。然而就是這樣,漢代時依然有“洛陽紙貴”的傳說,清代袁枚更是在書非借不能讀中剖敘了貧者不能致書的辛酸。如此現實,讓我們怎麼來期待“有教無類”這一理想的實現呢?這是一個和知識連體的時代,“人生識字憂患始,姓名初記即可休”再也不可能成為我們拒絕讀書的借口,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拒絕網絡時代的讀書呢?網絡為我們提供了最廉價最寬泛的閱讀途徑,是真正的平民消費,它已然為我們迎來了一個平民寫作的時代,它必定為我們奠定一個全民閱讀的時代,使書籍如清風明月,為人所共有。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