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散文網:經典原創精美文章集合
當前位置:首頁 > 生活隨筆 > 正文

撲克牌濃縮著一部武漢近代史

時間:08-05 14:34 閱讀:
  2013年8月3日,武漢圖書館二樓多功能廳內濟濟一堂,聆聽網友郭迅老師通過一副《武漢舊影》撲克牌講述武漢近代史。這將有利於深入探討武漢地方歷史文化。
  郭迅老師是一個“郵迷”。從小就有集郵的興趣。在收藏郵票的同時,也收集解放初期的武漢印花稅票和老武漢明信片。
  2010年,為紀念毛主席的好戰士雷鋒誕辰70週年,郭迅老師所創辦的荊楚郵學會會友黃德寶出版了一套《雷鋒》撲克牌給了他很大的啟發,便決定以撲克牌為載體推出典藏武漢系列撲克牌。近幾年來,陸續推出《武漢舊影》、《老武漢民俗風情》和《毛澤東與武漢》等武漢舊影系列撲克牌。其中,《武漢舊影》是一副印有武漢清末、民國時期老照片、明信片的撲克牌。
  《武漢舊影》這套撲克牌,大小王是武漢標誌性建築黃鶴樓和江漢關。13張黑桃反映的是武昌系列,紅杏是漢陽系列,梅花和方塊為漢口系列。1912年4月9日至13日,孫中山一行應黎元洪邀請訪鄂,武漢三鎮都留下他的足跡和期待。牌盒底面和54張牌底,是1912年4月10日黎元洪陪同孫中山在鄂軍都督府與首義人士的合影。
  武漢是一座具有優秀文化傳統和人文歷史的城市。中國近現代史許多重大事件均與武漢有關。這副《武漢舊影》撲克牌,遠比文字更精確、更形象、更具體地展示出百年來武漢滄桑變化,追尋武漢百年發展軌跡,感受博大精深的江城文化。
  讓我們通過幾張反映老武漢城樓的幾張撲克牌,來體會清末民國初期的武漢。梅花A反映的漢口通濟門,黑桃A、黑桃2和黑桃3,分別是武昌漢陽門、中和門、和賓陽門。始建於1864年的漢口通濟門位於現在的一元路附近。漢口城牆是清政府為抵禦反清武裝勢力而建的。1907年,張之洞為發展漢口經濟,拆除漢口城牆,連同通濟門等城樓,在原城牆的地基上改建了寬闊的後城馬路,即今天中山大道的一部分。武昌漢陽門、賓陽門等城樓,是北伐勝利後由國民政府拆除的,因為那場武昌攻城戰打得太慘烈了,不得不拆除冷兵器時代的遺存。為紀念武昌首義,武昌中和門改為起義門,保留存今,多次重新修繕。
  談百年武漢歷史,首先提到的應是張之洞。張之洞督鄂17年,推行新政,無論從當時看,還是從現在看,做的全都是驚世駭俗的大事。以前,漢口屬於漢陽管轄,他為武漢的市政建設、經濟發展、交通運輸、教育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看這張紅杏J,就是1890年開始動工興建的漢陽鐵廠全景圖、這張紅杏Q反映的漢陽鐵廠東碼頭。還有這張梅花J,是張之洞督鄂期間建成的京漢鐵路終點站——漢口大智門火車站(1903年)。這張方塊4是漢口水塔1909年初建時的情景,周邊還是一片泥沼地。方塊Q反映是1909年的漢口宗關水廠。郭迅老師從小就生活在宗關,談到這裡,引起他對童孩時的生活深情回憶。“我家就住在宗關街靠河邊的郭家巷。鄰居多為水廠、還有泰安紗廠、申新紗廠、福新麵粉廠、勝新麵粉廠等工廠的職工。也有些碼頭工人和做小生意的商戶、中藥堂、雜貨店、餐館、茶館老闆。小時候上學,每天都要經過水廠邊的一條碎石小路,走到水廠後面張公堤下的小學堂即武漢市第五十七小上學”。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