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散文網:經典原創精美文章集合
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文章 > 正文

你使我的生命更美麗(3)

時間:07-27 12:42 閱讀:


就這樣,帶著求知與提高的願望,我又陸續參加了以下會議:1、撰寫“從小兒頭皮靜脈穿刺談加強護士自身修養”,參加由湖南省護理學會於1997年7月在長沙召開的“湖南省第八次中醫中西醫結合護理學術交流會”;2、撰寫“發揚‘四自’精神 促進護理學科發展”,參加由中華護理學會於1998年11月在海口舉辦的“’98大型護理學術年會暨專題講座”;3、撰寫“探討農村醫院護理工作滯後的原因與改進對策”,參加由《當代護士》於2005年4月在上海舉辦的“第38屆全國護理學術交流大會暨高護理論教育與臨床帶教項目學習班”;4、撰寫“26例四肢多發性骨折合併休克病人的圍手術期護理”,參加由中華護理學會於2007年6月在長沙舉辦的“全國第九屆骨科護理學術會議”;5、2007年12月21日至27日,我又自費參加了當代護士雜誌社舉辦的“第66屆全國護理學術會議及面授培訓班”;6、2009年和2010年連續兩年參加湖南省中醫學會和中西醫結合學會舉辦的行業讀書活動;7、撰寫“臨床護士在病情觀察記錄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參加了由當代護士雜誌社於2011年1月14日至17日在留芳賓館舉辦的“全國護理學術會議”;8、2011年3月18日至23日,組織我院3名護士長參加了在長沙舉辦的“第94屆全國護理學術會議暨護理科研設計及護理論文撰寫研討班“;9、在張強、肖龍華等老師的動員鼓勵下,參加了當代護士雜誌社於2011年4月23日至28日在鳳凰舉辦的“當代護士2011年全國重點作者培訓班”; 10、2011年6月25日至28日,在長沙亞華大酒店,參加“2011年全省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繼續醫學教育高級培訓班(外科護理專業)”;11、2012年3月,組織本院3名護士參加了當代護士雜誌社與海南省人民醫院在海口聯合舉辦的“全國創新護理研討班”;12、2012年9月,鼓勵本院4名護士長參加當代護士雜誌社在常德舉辦的“全國護理學術會議”。在當代護士雜誌社舉辦的會議期間,我得到了馬正誼、王方衍、黃賢華、艾紅濤、馮蓉、張強、李小玲、肖龍華、邵國瓊、郭曉燕、張冠珍等各位老師的熱情接待和支持鼓勵。

一般情況下,要想參加護理專業學術會議,就必須撰寫護理論文。通過寫論文、參加會議的反覆磨礪,不僅提高了我的寫作水平,開闊了我的眼界,而且提高了文章刊用率。“關於改善農村醫院護理管理的探討”發表在《當代護士》1997年4月,“淺談護士素質與形象”發表在《當代護士》1999年10月,“只要你努力 可以延長青春——參與‘護士是份青春職業嗎?’討論”發表在《當代護士》2001年4月(責任編輯李小玲 邵國瓊),“1例多發性刀傷施行斷肢再植和雙膝離斷術患者的心理護理”發表在《當代護士》2003年7月,“護理程序在老年股骨頸骨折病人中的應用”發表在《當代護士》2006年6月(責任編輯李現紅),“感恩母親”發表在《當代護士》2006年9月(責任編輯馮蓉),“我22年的護理職業生涯”發表在《當代護士》2007年3月(責任編輯張強),“《當代護士》是我們的精神家園”發表在《當代護士》2007年5月,“ 思念父親”發表在《當代護士》2008年3月(責任編輯李小玲),“我們需要有意義的檢查” 發表在《當代護士》2010年4月(責任編輯馮蓉),“關於優質護理服務的思考”發表在《當代護士》2011年6月(責任編輯馮蓉),“聽老護士講那過去的事情”發表在《當代護士》2011年9月(責任編輯張強),“臨床護士在病情觀察記錄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發表在《當代護士》2011年10月中旬刊(編輯張瑩)“護士的人文精神極其培養”發表在《當代護士》2012年9月,“四肢多發性骨折合併休克病人的圍手術期護理”發表在《當代護士》2012年11月,“穩定護理隊伍是護理事業發展的前提”發表在《當代護士》2013年6月(策劃主持馮蓉)。上述發表的文章,都飽含了編輯老師的愛心和勞動,沒有你的耐心指導和修改,就沒有我成功的喜悅。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