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散文網:經典原創精美文章集合
當前位置:首頁 > 勵志文章 > 正文

藏在深山裡的「小布達拉宮」

時間:06-09 08:37 閱讀:
  2013年3月27日中央電視台CCTV9記錄頻道播放了陽泉廣播電視台拍攝的記載片《大汖》,深深為精細的片頭衝動,遂耐性看了一集,功效竟為曲折的故事、淳樸的鄉風、以及現代社會裡還存在那樣一個保存著原始農耕文明的村子所吸引,一口吻在網上看完其餘四集。《大汖》共分五集,依次是《過年》、《谷雨前後》、《夏天的故事》、《谷子黃了》、《大雪小雪又一年》。片子通過大汖一年四季的調動和老人們的餬口勞作,揭示了一種既親切又遙遠的餬口場景,描述出一幅純粹古樸的自然感情,掘客出傳統農耕文明的汗青代價。按捺不住立即想去探訪古村的慾望,遂於清明小長假,去了山西盂縣梁家寨這一個深藏在太行山要地,遠離都市喧囂,至今還生存著原始風采的古村莊。
  大汖古村位於盂縣梁家寨鄉,在盂縣的城北,約莫60多公里的旅程。車出壽陽縣城,沿214省道在蜿蜒的山區公路上一路向北,過藏山、滹沱河,行駛約莫60餘公里,來到梁家寨。適逢鄉鎮大集,中心小學的大戲台上晉劇演員袍笏登場,老小鄉親人來人往,商販滿街,吆喝聲此起彼伏,一派鬧市情形。好不容易駛過擁擠的街道,沿路標右轉進入了大山之中,一條沙石小路很窄,僅能容一輛小車通行。車輛左拐右繞,山路越走越深,險要處都沒法會車,正猜疑無路可走之時,面前突然一亮,不遠的開闊處呈現了影影綽綽的衡宇……幾位夥伴感動地在這兒跳下車,紛紛舉起相機照個不斷。心中暗笑:出發前不做作業,不要覺得已經到了大汖,這只是途中中岔口村的幾間疏棄的民居老屋,真正的大汖還在前面呢。呼喊起夥伴,我們又倉皇上車趕路。車開始在高卑的盤山小路上艱巨的行駛,窄窄的沙石土路,一側是嶙峋的山石,一側是陡峭的懸崖,不時呈現一個急轉彎,就連俺這開車多年的“老司機”也暗自叫苦,好險啊!一行人坐在車裡屏息無語,只聽見馬達的轟鳴聲,車一直在山路上轉來轉去,就這樣走了3、4公里,從梁家寨起大約走了40多分鐘後,溘然向左一拐,在翻過一個巨石之後進入了一片清閒,停在了一顆大槐樹下,隨之映入眼簾的即是層層疊疊的赭黃色衡宇——到了,這就是大汖!
  大汖村口有個小清閒,邊上還安裝了幾個健身器材,有一棵骨幹約三人合抱的千年古槐,樹身上纏著“千年古樹有求必應”的紅布。古樹劈面是一個大王廟,一塊紅布上書“千年古村莊,守望大汖人”。大王廟旁,村劈面高處有個小曬場,從這兒能看到全村每家每戶,是個攝影的好去處。從這裡望去,整個古村依山建在一塊龐大的花崗岩岩石上,依山就勢,由下而上,層層疊加,參過錯落,形成了獨出格致的造型。村落裡衡宇老捨的每個房間,都由鉅細不等的石頭和黃泥砌就,椽簷相接、密密麻麻,每個房舍都有一兩孔黝黑的方窗,有的貼著窗花,有的人家掛著大紅燈籠。全村自下而上有十多層,百十餘幢衡宇,犬牙交織,由四通八達的小巷跟尾著每一個院落。衡宇大多以石壘房和土坯房為主,多是二層的修建,修建質料全都當場取材,用山上的石頭壘壁,用地頭的黃泥抹牆,木頭搭頂再鋪上青瓦。山村東進西收,松柏罩頭,清泉繞村,充實浮現了天人合一的自然名堂。
  村頭古樹下坐著幾位老大爺,小聊幾句,就從大槐樹右側拾級而上走進大汖村。四通八達的小巷全部用石板或石頭鋪成,與周邊情況十全十美,毗連著每個院落,自然的機關,依勢鑿出來的沿階小道,院院相通,戶戶相連。村落裡的幾個石碾,因為恆久利用,摸上去有著平滑的蠟感。這個埋沒在北方深山的古村莊,卻有著江南式樣的樓閣造型,雕樑畫棟,門窗精細。古樸中透著滄桑的村莊給人一種汗青的厚重感,步入個中,會讓人發生一種迷宮般的感受。
  大汖村有四奇:一是房舍奇。大汖村的房舍依山而建,層層疊疊,鱗次櫛比,衡宇都用石頭壘成,除了平房還建有二層和三層樓房,整個鄉村建在一個石坡上,屋子又用石頭壘成,是名副其實的石頭村。二是階梯奇。大汖村的鉅細階梯全部用石板或石頭鋪成,村民當場取材鋪設了階梯,與周邊情況十全十美。三是大樹奇。大汖村是建在一整塊巨石山上的鄉村,樹木很難發展,然而村口有一棵大槐樹,樹幹三個成人也合抱不住,樹齡少說也有五百年,因此大汖人也稱“千年古樹村”。四是石佛奇。大汖村裡供奉著7尊佛像,有石雕的也有木雕的,村裡的人說這7尊佛是“鎮山大王”。更有趣的是有一尊最大的石佛假如在同一天的差異時辰去稱,重量差異且差別很大,這一不解之迷此刻也有待相關專家舉辦破譯。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