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錄 - 用戶註冊 - 網站地圖 Q訊家園:經典美文之家!
當前位置:主頁 > 親情文章 > 正文

《為了水,圓父親的遺夢》(2)

時間:2013-08-07 14:24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閱讀:

  
  跟著一每天長大,父親的重活也一每天多了起來,成天挑水、砍柴以確保酒坊出產的需要。稍有閒時也得下地幹活,一年到頭、日日夜夜老是有幹不完的活。其間,父親多次欲逃離這個家,但是卻不知道本身家在何方,加之季父對人嚴酷、生性暴戾,動輒棍棒相加,使其望而生畏。記得十六歲那年,為趕農時季父叫父親把一大片棉花桿子拔完,父親赤裸著雙手拔了一泰半,雙手生泡,鮮血直流,之後又被季父暴打了一頓,一天都沒有給飯吃。過了幾天,鄰村有個好意的大爺知道我父親可憐、不幸,也知道父親想家心切,扔掉水桶領著父親翻過幾座山來到了公路,大爺指著這條路說:“芽子,你順著這條公路一直向東走,約走八、九十里地就能到你的家”。聽母親說:“你父親回到自家時已深更半夜,鞋底都跑沒了”。
  
  我母親離父親家不遠,同在孫家埠鎮下陌頭居住,家景也很貧困。孩提時代他們上山砍柴時而結伴而行,下河打魚捉蝦他們也經常相遇。父親回家後主要是靠砍柴、賣柴,釣(下卡子)魚、賣魚貼補各人之用,還略有點私房錢。此時的爸爸、媽媽都到了談婚論嫁的年數,父親的求婚母親沒有拒絕,原因是受到我外公的影響,外公是個很慈善的老人,知道我父親童年的不幸和磨難特殊人一般,惻隱之心油然而生,也清楚的看到我父親的勤勞、節儉、堅韌、自強不息的精力。當我母親問及父親怎麼能支撐一個家時,父親說我此刻砍柴、打魚就可以養活一個家,哪怕家中就有一條魚,你吃魚身,我吃魚頭,也毫不會使你受餓。未來我還要擔任爸爸放木排的事情呢。
  
  父親、母親在兩方老人的同意下結了婚,父親全身心推行著他的信譽,起早貪黑挑著、劃著“搖搖盤”走東河串西溝;不在壩上在壩下,不在河中在塘中;為多釣一些魚,墳間地頭經常是他的夜間的宿營地,捕來的魚媽媽就換些錢過著日子。冬天光降,父親就去十幾里地的東大山砍柴。使他終生難忘的是為新四軍的一位女官送一封家書,走了五、六十里才到雁池,本來她父親是個偽當局縣長,他女兒大學結業後三年未與怙恃接洽。在我父親的影像中,那是他在她家吃的最好一頓飯菜,她媽媽還給了父親一塊銀元,叫父親必然不要聲張出去。過了二年,父親當上了筏木匠人,固然其時社會把放木排的劃為“三花子”(即戲花子、排花子、托缽人)之類的職業,豈論酷暑、寒冷都得穿草鞋水上功課,但是,維持一個家庭的日常開支照舊有餘的。
  
  媽媽說到這裡我由恍惚徐徐地清晰起來,我不禁的眼淚潸然而下,爸爸童年雖為水而累,吃盡苦頭,但保包涵況稍有改進;成年之後又是水給以了父親的婚姻和事情,一生與水為伴,養育了五個後世。水給以了他的氣力和源泉,實現了他一個又一個理睬。曾記得我們小時候玩皮出錯,爸爸從不棍棒上身;飯桌上的菜餚,爸爸老是等我們吃完,殘羹剩菜一點也不揮霍本身吃;最為不解的是爸爸童年時的患難從來差池我們敘說,似乎怕孩子們多上一層陰影。遺憾的是我們做子女的至今才讀懂爸爸的心,真正才知道“父親是大山,母親是大海”的深刻原理。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發表評論
請自覺遵守互聯網相關的政策法規,嚴禁發佈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國學經典網河北葡萄qq簽名